n
兵貴神速
沐英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這個被朱元璋稱之為‘天下奇男子’的蒙古權臣‘身份復雜’。
他的父親率領義兵在河南鎮(zhèn)壓紅巾軍,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兒更是元朝大將。
不過王保保出生在河南,他的祖先是出身蒙古伯也臺部,隨蒙古大軍占領河南,遂定居于光州固始縣。
王保保也是在戰(zhàn)亂年代脫穎而出,一度平定中原。
不過他沒有利用朱元璋、陳友諒等人在江南大戰(zhàn)的機會麾兵南指,徹底殲滅起義軍,反而不遺余力地參與元朝內部黨爭。
參與到了元順帝和太子的爭端,也繼承了他的父親、舅舅和令一支在河南活動的元朝義軍孛羅帖木兒的仇怨。
擁兵自重、聽調不聽宣,如今的王保保在元朝那里雖然貴為左丞相、太傅,可是元順帝對他也多有提防。
而朱元璋也在北伐時的《諭中原檄》諷刺‘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
這也不怪王保保,雖然他本名擴廓帖木兒,但是在元末亂世的時候就有一些元朝的人攻擊他的身份,更何況朱元璋這樣的對手呢。
馬尋擔心的問道,“怎么了?戰(zhàn)事焦灼?”
“我們得快些去開平才行。”沐英分析說道,“大將軍和王保保在拉鋸,現(xiàn)在兵馬不夠。得讓常大將軍率軍過去,才能壓制韃子?!?/p>
三月份的時候,明軍在徐達的指揮下向西連續(xù)攻克隴、秦、鞏昌、蘭州等地,進逼臨洮,李思齊末路窮途,只好投降。
隨即徐達又進攻西寧,親率主力進攻慶陽。
五月初,連續(xù)攻下安定、會州、靖寧、隆德,經蕭關前往平涼,一方面分兵進駐戰(zhàn)略要地延安及涇州,另一方面派張渙率騎兵偵察慶陽的動靜。
慶陽守將張良臣號稱小平章,這是久經沙場的悍將,手底下的將士都非常精銳,他的七個義子更是驍勇善戰(zhàn)。
不攻克慶陽,明軍主力的側翼就時刻受元軍的襲擾。徐達先禮后兵派人招降,結果張良臣很狡猾,竟然利用詐降。
而為了逼迫張良辰拼死,在寧夏的王保保直接抓了張良臣哥哥。
徐達在率領兵馬攻取會州、蕭關等地,掃清外圍。張良臣依仗慶陽地勢,在和徐達對峙。
而且王保保、元順帝也都在集結兵馬,都是在準備著將對方的主力給消滅掉。
馬尋等人去開平不只是接收戰(zhàn)利品,同樣也是接替常遇春的大軍鎮(zhèn)守開平。
慶陽,將成為明軍與元軍的決戰(zhàn)之地。只有打下了慶陽,才能徹底的將陜甘收復,才可以找到機會和王保保決戰(zhàn)。
要不然的話元軍就會威脅到關中,元帝就不會對妄圖南下死心。
那就只能加快行軍速度了,兵貴神速的道理馬尋肯定明白。雖然也擔心將士疲憊,可是慈不掌兵。
要是因為自己的那點仁慈導致決戰(zhàn)的占據(jù)受到影響,馬尋就百死莫贖了。
更極端的情況是現(xiàn)在體恤士兵走的慢一點,結果會導致明軍主力有可能被圍。到時候馬尋這些人就孤懸草原之上,會被元軍反手剿殺。
既然戰(zhàn)事緊急,馬尋就不得不下令全軍加速,早一點到達開平、早一點可以安心。
決戰(zhàn)時刻的一萬精銳兵馬,很有可能會徹底的改變戰(zhàn)局,在這一場即將爆發(fā)的慘烈會戰(zhàn)當中為明軍增加幾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