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民族大義,有的只是一些國仇家恨。
哪怕朱元璋已經(jīng)下令移風易俗、擯棄蒙古人的生活方式、拆散一些蒙古部族等等,可是依然民心未歸,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
這一路走來馬尋長見識了,對于北方的荒蕪以及對民心等認知也更深刻了。
馬尋覺得有些熱、有些累,說道,“我們走了一個多月,將士們也疲憊不堪,是不是要歇歇了?”
沐英仔細想了想說道,“舅舅,用不著歇息。陛下令我等趕赴開平,也是定了日期,歇息后趕不及。”
劉璟也建議說道,“國舅心善、仁慈、愛兵如子,只是我等既然是投身軍伍,就該以軍令為先?!?/p>
馬尋自嘲地說道,“行,聽你們的。我就是怕將士們太累,差點又好心辦錯事了?!?/p>
對于馬尋的自嘲,沐英、劉璟等人也沒當真,因為出征這一個多月以來,這位國舅爺幾乎是沒有下達任何軍令。
一切都是沐英安排,這位國舅爺說到做到,說了不管事就真的不管事。
本來沐英等人還擔心出征之后這位國舅爺說不定心血來潮,或者是沖動之下要下達軍令等不過那顯然是多余的擔心。
沐英身上還是有一道密旨,一旦馬尋真的要是沖動了,他就要拿出圣旨直接奪了馬尋的兵權(quán)。
朱元璋和馬秀英信任馬尋不假,也確實給了他足夠的機會,但是也會擔心年輕人不靠譜。
給了機會要把握住才行,馬尋可不會覺得這一路行軍非常順利是靠他的本事。
所以沐英懷里的那道密旨,大概率是派不上用場了。
“舅舅,到前方就要扎營了?!便逵⑿χ嶙h說道,“要不然今天就是舅舅來安營扎寨,外甥幫忙參謀?”
馬尋心動了,這一路走來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敢說成為合格的將軍,只是一些見識也在提升。
最基礎(chǔ)的安營扎寨,馬尋可以嘗試一下。
好歹是鎮(zhèn)國上將軍,總不能什么都不會啊,在大明境內(nèi)、在周圍沒有敵人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著指揮安營扎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