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嬸子擺了擺手。
“都是自家雞孵的,沒什么成本,不過就是費(fèi)心看看罷了?!?/p>
林嬸子的大兒媳笑容親切。
“剛才那兩個雞崽是我婆婆的帽子,我給你兩斤大米,一斤綠豆一斤紅豆,你給我也做一個行不?!?/p>
喬雨眠哪有不依的,當(dāng)即同意。
看到能以物換物,幾個圍著的人立刻都提出來要換。
有糧食充裕的給糧食,也有拿家里閑置的東西換的。
這一會喬雨眠就接了八頂帽子,換到了一些糧食一個暖水壺,兩個木盆。
喬雨眠高興壞了,這件事給了她一個啟發(fā)。
陸家現(xiàn)在什么都缺,不是字面上的缺,而是明面上的缺。
這些東西很容易就買到,甚至她空間里就有,可是總要把這些東西在大家面前過個明路。
這么大張旗鼓地兌換,別人就會知道,她們家的東西是在別人那換來的,而不是有錢買來的。
如果太有錢,過得太好,不僅會遭村里一些人的妒忌,還會讓暗中監(jiān)視他們的人暗中下手。
這種以物換物的事,再好不過了。
回到家里,喬雨眠又從行李里面翻找,找出幾件比較時髦的花襯衫。
農(nóng)村穿衣服,無論是色彩還是款式都比較保守。
這種白色藍(lán)色的帶碎花的衣服不僅不抗臟,穿出去還比較顯眼。
又從空間里找出幾條父親的舊褲子,藏藍(lán)色,面料舒適透氣。
把這些衣服過一遍水,又漿洗了一下,有了一定的挺括度。
秋末太陽大,洗過的衣服晾在院子里,晚上就干的差不多了。
陸懷玉在家給陸老太太打下手做了晚飯,喬雨眠專心裁布料,準(zhǔn)備明天‘交貨’。
陸家人回來后,她匆匆地吃了口飯,拿出鐵絲,讓陸懷野用柴房里找出來的工具把鐵絲剪斷成合適的長度。
吃完飯,陸老太太也跟著做,洗完澡的陸母也加入縫帽子的行列。
三個人分工合作,很快就趕制出了八頂帽子。
七頂藏藍(lán)色的棉布帽子,還有兩頂藍(lán)白碎花棉布拼色的帽子。
這多出來的碎花帽一頂給陸懷玉,剩下一頂給林嬸子家的大兒媳。
第二天,在打谷場準(zhǔn)備簽到的幾個婦女頭上都戴著一頂奇怪的帽子。
人群簡直男女分明,女人們都圍在有帽子的人身邊打聽這個帽子。
讓喬雨眠欣慰的是,林家大兒媳和陸懷玉簡直被年輕姑娘們包圍了起來。
這藍(lán)白拼色的碎花帽子簡直像是一件裝飾品,比頭巾和絲巾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