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手稿內(nèi)容快用完了,如果張祈笙再不來書社,他也是要去一趟紹興會館找人的。報紙發(fā)行量目前這么好。
發(fā)行部的同事已經(jīng)調(diào)查了,就是因為射雕才導致的成績很好。
若是小說斷載了,讀者定然不買賬,到時成績一落千丈,發(fā)行量沒了,錢沒了,也丟失了信譽。
王主編:“行,今天下班后我就去一趟紹興會館。”
這時候張祈笙帶著稿子到了京城書社編輯部來。
“老王,張先生來了?!?/p>
依舊是王經(jīng)理招待的張祈笙。
“張先生,剛剛我們正談到你呢。你要是再不來,我可要去紹興會館找去了?!?/p>
張祈笙這回過來是想談談稿子的單價,千字兩元總覺得還少了點,畢竟室友和酒樓的人給的反饋都非常好,想來銷量是不低的。這次過來看看能不能把高價給他提高個一塊錢,千字三塊。
這一次張祈笙又拿來了十萬字的稿子。
京城報是周刊,每周發(fā)行一期,一期刊載兩萬字的內(nèi)容。十萬字便是五期,五周,能頂一個月。張祈笙只要一個月來上那么一趟就成。
把稿子拿過來后,王經(jīng)理迫不及待地拿過去先看看:“老沈你進來一趟?!?/p>
編輯部的沈編輯一直負責的武俠欄目,他對武俠小說更專業(yè)一些。
兩位編輯開始看了起來。
沈編輯看的更仔細一些。
王主編先給了評說:“質(zhì)量如往昔。張先生是新詩大家,更是俠義小說大家。有人說俠義小說格調(diào)低,其實我是不贊同的。
就如同祈笙你這小說開篇所寫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目前世人多迷惘,急需《射雕英雄傳》之精神,振奮人心。
俠義小說的格調(diào)從未低過。從前三國,水滸,楊家將,皆是經(jīng)典名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現(xiàn)如今又有任公先生的一篇《少年中國說》,搖旗吶喊中國少年之蓬勃朝氣。任公一篇《中國之武術道》再造武俠精神。將原先私人恩怨的任俠游俠,賦予了新的涵義,召國魂,強國人,新國民,為大俠而毋小混,為公武而毋私斗。”
武俠小說,很多人都有寫。甚至現(xiàn)在在天津南開大學讀書的周總就寫了武俠小說《巾幗英雄》,也在報紙上連載了幾期,只不過周總有著更偉大的目標信念,把小說給停更了,留出更多的時間,精力。
還有迅哥兒,老舍先生,都有寫過武俠。
不過大多數(shù)文人作家覺著寫武俠就是低端不入流,也怪現(xiàn)在的俠義小說作品良莠不齊,優(yōu)秀的不少,寫的糟糕毫無邏輯的更是多。
武俠小說篇幅很長,動輒百萬字的都不少,字多了,難免有一些只為賺錢的作者寫的質(zhì)量便差了,只顧字數(shù)多,能多得一些稿酬,書本身的質(zhì)量便降低了。
王主編評說之后,沈編輯也聽了下來:“張先生的小說同我之前看過的俠義小說都不同。實在是太有畫面感了,像是走進了一個充滿熱血與情誼的世界?!?/p>
畫面感的確十分的強,能有無限想象,這一點比現(xiàn)在其他武俠小說要強太多。
沈編輯:“就像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而畫中的人物都要破壁而出,活生生的站在了面前。精彩,驚艷,吸引人,震撼。”
沈編輯更是給了絕佳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