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老老實實地走程序來貸款了,還找他親哥雍親王來擔保,他們還敢鬧那貸款辦嗎?而且貸款辦還要催債,他們還是回家想辦法去吧。
只是一瞬間,整個貸款辦已經(jīng)是冷冷清清的沒什么人了,然后一天兩天三天,田文鏡帶人去補全舊欠款的契書,一戶人家的門都沒有成功進去,而且再也沒人光顧貸款辦。
眼看著貸款辦就是個冷衙門了。
但戶部尚書對這一情況還是樂見其成的。
因此徐潮在又一天早朝后面圣時,向皇上轉(zhuǎn)達了一條好消息:“自從知道十五爺都去辦了貸款,這幾天沒一個去戶部打白條的。”
康熙呵呵,他現(xiàn)在倒是想讓多點人去借錢了,有戶部契書在不怕借錢的不還錢,若真有那不還錢的,還可以直接收了抵押物。
前面那些年都是他這個皇帝吃虧,也總該讓他站在上風口了吧,沒想到這一個個的反而不借了。
康熙對徐潮說道:“沒有人打白條自然是好的,但咱這個貸款業(yè)務也應該發(fā)展起來?!?/p>
徐潮稱是,回頭就催田文鏡。
田文鏡發(fā)現(xiàn)整日坐在戶部班房里等不來人,只好主動去那些閩浙徽的大商行去跟那里的商人說戶部貸款的目的。
俗稱拉貸款。
田文鏡其實覺得這種有利民生的事不應該再找這些本來就腦滿腸肥的商人,但比較那些不事生產(chǎn)的八旗子弟來說,商人總好過他們許多。
他也不能把國庫的錢白借給沒錢的小百姓啊。
但是商人們都奉行一句話,送上門的沒好貨。
朝廷整這么一出,就是想法子要白占了他們財產(chǎn)來的。
田文鏡才去了江浙會館一趟,所有暫時下榻的大商人都躲了出去。
上午,胤祝牽著瑤光在安徽會館附近抓人,正好看見田文鏡拿著一個草紙袋從會館大門出來,臉上的表情是凝重的,在外面站了一會兒,搖搖頭走開了。
胤祝把瑤光交給伊爾敦,走到會館,想打聽一下,奇怪的是會館里也只有一個燒茶的老婆婆在。
冷清的連蒼蠅都不來光顧。
胤祝問:“剛才那人干什么的?”
老婆婆擺擺手:“沒飯吃,有水?!?/p>
得,還是個聾的。
胤祝轉(zhuǎn)頭看了看,在后面的一個小門后面找到個跑腿小廝,“剛才那人是洪水猛獸嗎?你們躲什么?”
小廝:“那是戶部貸款辦的田大人,走了沒?”
說著向外看。
胤祝轉(zhuǎn)身:“已經(jīng)走遠了,出來說說唄。”
小廝出來之后,又走出來幾個人,都是大肚子大腦袋的富商模樣的人,雖然朝廷規(guī)定不允許商人群體穿絲綢,但這些人身上的面料就沒有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