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觀南,卻只見她閉上了眼睛,一滴淚從她的眼角落下,她沒有再說什么。
太陽慢慢落下,夜色中,他們什么都沒有再說,空氣伴隨著彼此冷寂的心臟歸于夜色。
觀南打起精神,將他的狐裘還給了他。
"還是感謝你愿意告訴我這些。
"觀南快步離開,她其實(shí)也沒有太悲傷,那是她早已預(yù)料到的事。
只是哪怕經(jīng)歷過背叛,感受過心痛與絕望,她還是會忍不住去相信別人。
而晏江,就仿佛她初登帝位,迷茫之際的一顆定心丸。
哪怕那份氣定神閑源自他的雙向下注,她還是忍不住向他靠攏。
后來,他為了挽救局勢,變得狼狽,可是她卻仍舊覺得他光芒萬丈。
仿佛降世的謫仙,救她于危局。
他畢竟到底是沒有踏出那一步。
這樣,就足夠了。
人心難測,這真真假假,又有什么重要。
他還在這里,就是大吳的臣子。
就是,她的同伴。
靜謐的夜色中,傳來一陣致死的冷寂。
觀南知曉,不管她想了多少次原諒,她都做不到。
那是她作為公主最后的天真,也是最后的真情。
她可以接受滿朝文武有二心,卻唯獨(dú)不想承認(rèn),她自己從來都是晏江為了利益選中的君主。
初見時溫柔相待之誼,汝州之役中默默鼓勵之情,瀕死之時援救之義,困境中訴盡衷腸之信,朝堂內(nèi)外輔佐陪伴之時,如果往事的一幕幕都是虛假的,那她還可以相信些什么。
她滿腔的孤獨(dú)與失望交織著、沸騰著,仿佛要將她燃燒殆盡。
可到了最后,她還是只能收拾好情緒,接受著一切。
不管是平靜地,還是歇斯底里地,現(xiàn)實(shí)擺放在面前,她永遠(yuǎn)只有接受的份。
父母之死、師父之叛、內(nèi)外之亂、城下之盟,絕望的事一次又一次上演,她本該習(xí)慣的。
可是這一次,怎么就不愿接受呢另一邊,晏江思忖再三,還是再次來到觀南面前。
"宰相大人還有何指教"觀南拿著一份軍報(bào),假裝毫不在意地問道,但她的注意力根本沒有一分在軍報(bào)上,她還是期待的,期待他能給她那份的眷戀一個交代。
"臣想告訴陛下,自臣見陛下平安歸來之時,便已經(jīng)打定主意效忠大吳。
從今往后,再無二心。
""是嗎朕憑什么相信你,又怎么知曉你還會不會有什么小動作。
"晏江跪下,"臣本不過一個只求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人,但是遇見陛下之后,一切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