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因為憤怒攥緊了他的拳頭,而這一幕被辛彥盡收眼底,他假裝并沒有注意到似的繼續(xù)聽荀忠的改革。
那幾乎就完全是荀忠的構想,幾乎沒有他的參與。
連坐制度、追責制度、檢舉制度,這幾乎是商鞅的復刻品,想法很好,可是實行起來可確實有難度呢。
不過,看陛下的態(tài)度,荀忠的想法要泡湯了,但至少他在意的那一部分可以實行到底了。
"每一個軍糧袋子上都要寫上經手的所有官員的名字,如有數(shù)額缺失,或是以次充好,就要將經手的官員連坐處罰,以鼓勵各級官員互相檢舉。
此外,還可以裁剪冗余的運糧官員。
由常規(guī)的軍官兼任出任后勤任務。
"其實,這是一份不錯的提案,荀忠既可以解決糧食上的貪腐問題,又避免了過多的樹敵。
可是這在唐君的眼中,就是一項包藏禍心的提案了。
如此一來,他就再也無法在運糧官員中安插自己的親信,這是他目前唯一控制軍隊的手段。
他畢竟沒有親眼看到那些人的貪腐行徑,因此這在已經起了疑心的唐君眼中便是不可容忍的挑釁,疑心漸漸蔓延到了擬定方案的荀忠身上。
畢竟,自己好歹也殺過他的家人,誰知道這家伙會不會心懷怨懟。
但他還是故作鎮(zhèn)定,"如此這般,那些吃空餉的軍官可無法被抹去,這可不僅是改革不徹底的問題。
如今在框定范圍時束手束腳,會給底下人釋放負面信號。
這改革的旗幟不堅定,眾人就會猶豫。
倒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順便將常規(guī)軍官也一并精簡了,永絕后患。
"常年在戰(zhàn)場上廝殺的荀忠并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深意,唐君的重心根本不在空餉上,而在于一些特別的群體身上。
這本就是他最重要的目的,借治理貪腐之命鏟除異己。
而貪腐本身,只是順帶的任務罷了。
得到了同意答復的荀忠高興地退下制定罷黜細則了,而辛彥卻留在了宮內。
"陛下的目標在楚暉身上""臣就是來協(xié)助陛下的,只是臣這次幫陛下對抗這權勢滔天的大將軍,便是極大的兇險。
作為回報,陛下可愿意許諾臣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官位。
""愛卿放心,待事成之時,朕定不會忘記愛卿的功勞。
""陛下放心,臣將交給陛下的,一定只有楚暉黨羽的罪證。
"辛彥滿意地退下了。
此時,偌大的宮殿中只有李冀一人。
或許,世人都會羨慕這帝王之尊,但只有真正坐上這至尊之位之人才會明白其中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