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矩愕然,片刻后道:“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一個堂帖校尉捲入如此大事之中,的確有身陷不測之地的風險。你不幫忙,我不會強求?!?/p>
林十三道:“打住。剛才那些話您沒說,我也沒聽。事情經(jīng)過很簡單。高老爹養(yǎng)了條愛犬,丟了,讓我找。我能力不足找不回。就這樣。告辭?!?/p>
說完林十三頭也不回的走向了巷外。
陳矩凝視著林十三的背影,無奈的搖了搖頭。
林十三來到高麗街上,突然碰到了胖徒弟孫越。
孫越道:“貓兒已經(jīng)送回去了。師父,差事辦得如何啦?”
林十三苦笑一聲:“辦砸了。這次我可能要被逐出馴象所,再也當不成你師父了。”
孫越一臉詫異:“???怎么可能?師父您神通廣大”
林十三道:“馬屁就別拍了。走吧。回馴象所領罪去?!?/p>
二人在回馴象所途中,經(jīng)過了一個評事攤子。
“評事”在官場上是一個官職,大理寺的正七品官員。
“評事”在市井中則是一種謀生手段,顧名思義“評論時事”也。
百姓沒有邸報可看,消息閉塞。一些嘴皮子利索的人便從高官大吏家的下人們口中打聽一些時局大事,講述給百姓聽,賺幾個賞錢。
大明的嘉靖朝遠比后世人想像的要包容。
“評事”之時,只要不明著說皇帝陛下自私、嚴首輔奸佞、徐次輔貪婪之類的話,順天府也好,兵馬司也好,錦衣衛(wèi)也罷,都是不會管也懶得管的。
林十三在評事攤子前停住了腳步。因為他聽到了這樣一句話:
“今日咱講講五十三個倭寇在浙江上虞登陸,在浙江打了一個大圈,幾萬衛(wèi)所軍束手無策,最終兵臨南京城下的事。”
林十三認為評事先生在危言聳聽。這是他們謀生的技巧。
從浙江上虞到南京城,中間的衛(wèi)所沒有十個也有八個。大明衛(wèi)所軍沒有五萬也有三萬。
倭寇區(qū)區(qū)五十三個人,能夠從上虞一路打到南京城下?
他們都是三頭六臂、腦袋噴火、屁股冒煙的怪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