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那些被稱作靡靡之音的港臺歌曲,開始被一些穿著喇叭褲的時尚青年在大街小巷傳唱,他們把會唱這些當(dāng)成“時髦”。
在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前劉莊,劉根(乳名狗剩)正拎著剛從城里買的雙卡磁帶收音機(jī),走街串巷,放著鄧麗君的《甜蜜蜜》,一群十歲左右的小孩羨慕又好奇地跟在他身后起哄。
村里的大槐樹下幾個中年婦女正在拉家常,聽到歌聲連忙轉(zhuǎn)頭望去。
“那個戴著蛤蟆鏡、打扮得跟妖怪樣的半大孩子,是不是富貴家的狗剩?”
“不是他是誰?都十七八個黃子了,整天啥活都不干,四處游蕩,都是他爹娘慣的!”
“你看他那頭發(fā),擺持得跟剛出生的羊羔子樣!”
“他爹吹響賺的那倆錢,可夠他敗禍的!”
“他娘一輩子沒開懷,要地兒,天上星星要是能夠著,他爹都給他摘!”
幾個中年婦女看著劉根遠(yuǎn)去的背影,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到下午五點(diǎn)多,太陽雖已偏西,但還高高地掛在天空。天熱,又正處于農(nóng)閑季,大家都躲在樹下乘涼。
劉根在自己莊上顯擺夠了,就跑到莊東頭玩。
他遠(yuǎn)遠(yuǎn)看見莊東頭大樹下圍著一群人,連忙興致勃勃地湊過去。
他扒開看熱鬧的人群,見一中年男人坐在馬札上,左手拿著白色陶瓷碗,右手捏著幾粒南瓜子,時放時拿,口中始終念念有詞:“哎!咱添一點(diǎn)減一點(diǎn),就這么玩。別眨眼,別賣眼,看準(zhǔn)哪邊押哪邊!”
在他面前還放著一塊裁剪好的厚紙片子,上面用黑色筆寫著“1、2、3、4、5”幾個數(shù)字,隨著老板把碗扣在瓜子上,圍在四周的年輕人紛紛把手里的毛票往數(shù)字上放。
老板掃了一眼紙板上的錢,似乎并不滿足,抬頭看向人群,繼續(xù)吆喝著:“押錢了、押錢了!押的多贏得多,光看不押發(fā)不了財吭!”
幾個年輕人經(jīng)不住誘惑,往數(shù)字3上又放了幾張五毛的紙幣。
劉根瞥了一眼紙板上押的錢,心里很快就估摸出個大概,掏出一張一元的紙幣,往數(shù)字4上面一放,靜靜等待開獎結(jié)果。碗一掀開,果然跟他猜的一樣,就是4!
周圍一陣抱怨聲響起,劉根收起賺到手的錢后并不急著再押錢,仍舊等別人都下好賭注后,看哪邊錢少押哪邊。連贏三把后,周圍的人看劉根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你不會是托吧?”
“為啥每次都先看我們押?這次你先押!”
面對眾人或探究或咄咄逼人的目光,劉根始終不急不躁,在老板又一次把裝了瓜子的碗倒扣后,他第一個把錢拍在2上,錢剛一落定,立刻就有好幾個人跟著他押。
開獎前,當(dāng)他看到兩邊押的錢大差不離時,又默默把自己的五毛錢抽回,果然因此“躲過一劫”。
有人因此罵他,有人向他討問到底咋猜到不會中的?
老板搖晃著裝瓜子的碗,眼睛直盯著劉根,嘴里喃喃道:“看透別說透,才是好朋友!”
劉根自然不會說破,他才不會傻到把賺錢的心得與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