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明白了。
"晏江作揖告退,心里的苦澀并沒有得到觀南的重視,化作遺憾積壓在心頭。
他已經(jīng)習慣了向現(xiàn)實低頭了,沒關系,他可以繼續(xù)以從容作面具,好好地活下去。
而此時另一則消息傳來,李翰海帶著十萬唐朝叛軍去攻函谷關。
但他的內應被荀忠發(fā)現(xiàn),十萬軍隊折損過半,卻一無所獲。
消息前腳傳來,唐元捷便步入觀南帳中,草草行禮。
"這李翰海太過分了,還沒正式當上樞密使,便未出一語便前去攻函谷關。
未有調令,擅自行動,這哪里把陛下放在眼里""愛卿莫急,既是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機,總要試上一試。
""陛下真是寵幸那佞臣,這樣大的事就這樣放過了""愛卿放心,這李翰海不會壓你父子一頭。
這大吳的兵符還是交給卿最為放心。
"觀南心里其實也有些不快,她非常清楚此乃李翰海的爭功之舉。
也同樣為之提了口氣,他竟能在沒有皇權背書的情況下,如此輕易地調動這么多軍隊。
但是,這份對李氏的怨念還不能在此時表露出來。
"臣不是這個意思……""臣李儒請陛下次對。
""宣。
"李儒快步走進,想來也是知曉事態(tài)緊急,一貫沉穩(wěn)的他也有些坐不住了。
他也沒有提前知曉侄兒的行動,想到他這些時日越發(fā)膨脹的野心,他同樣也是很頭疼。
倒也不是擔心自己的地位被撼動,已近古稀之年的他早已放下了這些身外之物,他如今擔心的只有李氏的前途。
那李翰海個人野心太重,從來沒有考慮過家族的利益。
如今易主的李氏,隨著舊唐勛貴勢力的衰微,已經(jīng)沒有了從前積累了百年的、足以動搖朝堂的勢力。
他們此時只能向觀南靠攏,用舊時的權力,以合適的價格換個新位子。
但李翰海顯然不在意這些,他想要的只是他一人的權力。
在這個時候,擅自調動軍隊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他不惜拉上整個李氏一起,來完成他個人的權臣之夢。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但若是從內部攻破,分裂的李氏便會很快從這個亂世中消失。
"臣想請?zhí)茦邢嗷乇堋?/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