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她真的看見那些身陷囹圄的人,還是會忍不住心生憐憫。
只是不知道,這以鮮血掙功名的軍職,是否算得上一條好路她更不知道,這一位骨瘦嶙峋的叫花子,是否能對軍隊有所助益。
不過,做點什么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哪怕是馬革裹尸,總也好過橫死街頭。
姜季之快步跟著,雖然有了姜泠的外袍,這冰天動地的冷已經(jīng)不再難以忍受,但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還是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健康。
他走得很慢,走了約五里路,便走不動了。
姜泠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下,原本一個時辰的路途被生生延長到了七個時辰。
直到天黑,才終于走到軍營口。
行至軍營,姜泠翻身下馬,交出令牌,他們還要步行一里路,才能到觀南所在地。
"內(nèi)貴人這次怎么去了這么長時間,軍營已經(jīng)宵禁了。
按規(guī)矩您連燈都不能點。
"這是因為戰(zhàn)時的士兵大多處于緊張狀態(tài),夜晚時更是如此,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讓他們誤以為敵軍來襲。
夜里能見度低,信息難以被準確傳達,誤會就難以被消除,極其容易引發(fā)動亂。
所以,一般情況下,入了夜,馬匹便不再能在軍中行動。
非必要情況下,他們也不能點燈。
哪怕此地并不是前線,但軍隊還是保持著該有的紀律。
"路上遇到了個叫花子,想著收軍給他條活路。
"火把之下,那名守夜的士兵看見這位臟兮兮的叫花子,犯難了起來。
"我一時無法給他安排住處,一切還要明天回稟長官了再說。
"姜泠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合規(guī)矩,給守夜的士兵填了不少麻煩。
但明白他走了一路,必然已經(jīng)饑腸轆轆,還是想去給他拿點干糧。
"我去給他拿點干糧吧。
"另一邊聞訊趕來的士兵看見了她,略帶責怪地開口:"姑奶奶,您可回來了,陛下找您都找瘋了。
這叫花子會有人替您看顧的,您先隨我去見陛下。
"話落,那士兵不由分說拉著姜泠一路小跑回去。
此刻,疲憊不堪的觀南還沒有入睡。
這剿滅唐朝余孽的十余天內(nèi),唐元捷部沒有再失寸土,戰(zhàn)事卻并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反倒是唐元捷、李翰海兩位將領(lǐng)的矛盾卻越來越重。
唐元捷幾次提議讓留守后方的唐既白回來,讓李翰海去留守后方。
而李部對唐部的敵意也越來越重。
隨著李翰海收編的五萬人慢慢到達吳夏前線,二部起初不過存在一些功勞上的口舌之爭。
但后來,李氏為了拉攏軍心,多次為將士送一些便宜的自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