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哭到喘不過氣去,連用的點心都哭得吐了出來,吐到胃都空了仍不住地干嘔,康熙震怒,打了大阿哥十鞭子還把他關(guān)了禁閉,惠妃也被狠狠斥責(zé)教子不嚴(yán),而在他身邊幫他照顧金虎的老嬤嬤也被處死了。
后來,皇阿瑪壓著胤褆給他道歉,惠妃四處搜羅了一只和金虎生得一模一樣的貓賠給他,他不要貓也不說話,哪怕皇阿瑪氣得罵他:“就為了一chusheng與親兄弟決裂,如此心xiong狹隘,怎堪配位?”他憋紅了眼眶仍梗著脖子不肯說原諒。
從此之后,他再也不愿意養(yǎng)貓了。
他總是忍不住想,如果當(dāng)初他沒有把金虎領(lǐng)回來,或許它還活得好好的。
這以后,其他兄弟們也在各自額娘的耳提面命下,不敢再與他親近,生怕得罪了他。
不僅如此,他還聽過惠妃和宜妃抱怨過:“小孩子玩鬧哪知道分寸?胤褆也不過才大兩歲,知道什么呀你說是不是,就為了一只貓這么不依不饒的,都過了一年半載還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呢,忒小心眼了些,胤褆還是他大哥呢?!?/p>
從此他小肚雞腸、心xiong狹隘的名聲算是傳出去了。
胤礽骨子里還是倔的,他時至今日都還這么想——就當(dāng)他心xiong狹隘好了,他當(dāng)初不能替金虎出氣,難不成還得把這事兒輕松撩過,把它忘了么?他難過的時候,皇阿瑪會呵斥說男子漢不許輕易掉淚,凌嬤嬤會說奴婢替您教訓(xùn)這不長眼的桌子,何保忠會摟著他比他哭得還大聲,胤褆會在背后笑話他是個鼻涕蟲愛哭鬼。
只有金虎默不作聲跳進他懷里,替他舔干眼淚。
直到康熙大步進來,胤礽才從金虎的回憶里掙扎出來,他已經(jīng)好久不愿主動想起金虎了,今兒也不知是怎么了。
或許是出門時那只一晃而過的貓牽動了他的心神。
康熙率先考察了太子的功課,問的是四書里的:“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該作何解。
胤礽拱手答道:“回皇阿瑪?shù)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品質(zhì)高尚的君子的舉止能世代成為天下的先導(dǎo),行為能世代成為天下的法度,言語能世代成為天下的準(zhǔn)則。”
康熙已然知道了太子今兒放了一天的羊,還因貪口腹之欲吃了胃藥的事,便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緊接著問:“為何君子能成為‘天下道、天下法、天下則’?”
胤褆和胤祉面面相覷,也有些不知所措,他們與太子的課業(yè)進度一致,本來這段師傅都還沒講,不過叫他們先背誦,誰知皇阿瑪卻問得如此之細。
胤褆已經(jīng)開始緊張了,腦中飛速回憶著《中庸》里的所有篇章,生怕問到自己不明白的。胤祉倒還好,他在四書五經(jīng)上向來有天賦,哪怕師傅還沒講的都已滾瓜爛熟于xiong。
至于其他弟弟,就更是懵圈了。
胤礽微微思索,才回答道:“《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于天下者也。在這句話前,又曾說“禮儀三百,待其人然后行”,因此必須是悟道的人,行為才能完全符合禮儀。兒臣認為,只有明德悟道之后,所行才是自然符合禮法的,所以才說「行而世為天下法」?!?/p>
解得還不錯,康熙心中的不快略微散去,擺擺手開始點下一位:“老大?!?/p>
“兒臣在?!必费|滿頭大汗地出列。
“朕都還沒問,你慌什么?”康熙看他那樣都氣不打一出來,“怎么,這幾日又沒好好背書,朕聽說索爾和給你弄了匹好馬,你這幾日得意得很,就差住在馬廄里了是么?”
索爾和是惠妃的阿瑪,任內(nèi)務(wù)府上駟院管領(lǐng),正巧管著宮里的御馬,私下送一匹馬給自己外孫,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了,但讓康熙當(dāng)眾說出來,味道就變了。
胤褆連忙跪下去,解釋道:“那馬是兒臣求了母妃托了外公從宮外買來的,兒臣雖好騎馬,但也不敢荒廢學(xué)業(yè),每日課業(yè)都好好完成了,只是兒臣向來不擅漢學(xué)……”
“既知不擅長,還不加倍努力?”康熙沒有戳穿他,敲打適可而止,隨意撿了個簡單的問題讓他答過就算放過。
輪到胤祉就更不在話下了,康熙一連拋了幾個經(jīng)義集注的問題,胤祉都侃侃而談,而且他并非照搬集注上的釋義,言談間真有自己專研的許多思考見解,康熙聽得連連頜首,十分滿意,當(dāng)即賞了他一套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