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還是康熙一錘定音,決定從蒙古諸部里尋,正好額林珠指給了準葛爾部,而與準葛爾部相鄰的喀爾喀蒙古時常被沙鄂侵擾,沙皇一直想盡辦法拉攏喀爾喀蒙古,康熙早就有意從孫女里頭挑一個撫蒙了。
正好喀爾喀烏郎阿濟爾莫氏老郡王戰(zhàn)死,他的爵位落到了其子納穆塞頭上,在這樣爵位更迭的敏感時期,康熙立刻做出了決斷。
皇太后雖然有些舍不得烏希哈遠嫁,但她從不會質(zhì)疑忤逆康熙的決定,何況家與國孰輕孰重?蒙古的安定有多重要,本就來自科爾沁草原的皇太后心里明鏡一般。
她唯有一個要求,納穆塞奉詔入京朝覲時,她要見一見這個來自喀爾喀部的小郡王。
康熙心知皇太后的心愿,便干脆多留納穆塞住了大半個月,讓皇太后能多多為烏希哈考量考量這個未來的曾孫女婿。
幸好納穆塞并未讓皇太后失望,他其實并非嫡出,是喀爾喀部老郡王身邊的漢妃所生,但他前頭幾個嫡出兄長為了爵位自相殘殺,最后這爵位變莫名其妙地落到他頭上。
因此,納穆塞此人既有蒙古少年的勇猛,也有滿人的精明強干,還有漢人的禮數(shù),對這個曾孫女婿,皇太后是越看越喜歡。
唯一不好的就是,喀爾喀蒙古與準葛爾部一樣遙遠,或許烏希哈出嫁那一天,就是皇太后與烏希哈的最后一面了。
烏希哈也舍不得阿瑪額娘與皇太后,先前想到出嫁那日就將要與皇太后永別,她便已經(jīng)埋在皇太后懷里哭了好幾回了。
但今日見過納穆塞以后,她的心也漸漸安定了。納穆塞已經(jīng)很好了,模樣好又知禮,文武雙全,她很知足了。
而且過沒兩日,額林珠來寧壽宮給皇太后請安,聽說她要嫁喀爾喀部后,便有些扭扭捏捏地拉著她的手問:“烏希哈,我……我若對你說我很開心,你會生氣嗎?”
“我不生氣。”烏希哈搖搖頭。宮里的娘娘們總是聽撫蒙就色變,但她自小受皇太后撫育教養(yǎng),深知不論嫁到哪里,日子要自己過,自己不懂過日子,不論嫁到哪里都沒用。
她不害怕蒙古,她只是為日后與家人分離而有一點點難過。
額林珠這才高興地沖過來摟住她:“太好了,以后我們又能在一塊兒了!烏希哈!你是我的妹妹,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皇瑪法將我們安頓在一塊兒,我真的好開心,以后我們也要一直在一塊兒,你要經(jīng)常來看我??!我也會經(jīng)常來找你的,我發(fā)誓!”
準葛爾部與喀爾喀部牧場相連,這也是當初葛爾丹反叛,第一個就跑去侵略喀爾喀部的原因,因為太近了!而這兩個部落因為草場的緣故爭爭吵吵許多年了,關系算不得太好,更別提之前葛爾丹殺了不少喀爾喀部的族人。
若非康熙年年搞會盟,努力彌合喀爾喀部和準葛爾部的關系,兩個部落若是關系持續(xù)惡化,喀爾喀部一扭頭就投靠沙鄂也有可能。
康熙把烏希哈嫁過去,正是因為慮到額林珠在準葛爾部,兩個孫女可以守望相助,也能修復兩個部族之間的裂痕,以后一致對外,就無懼沙鄂圖謀喀爾喀蒙古的野心。
兩個孫女年紀相仿,正好同年撫蒙!
康熙的想法,皇太后和胤礽都門清,兩個能清晰洞察康熙意圖的人也找了個機會,分別將這背后的原因踩碎揉爛地告訴了兩個女孩子。
撫蒙,不僅僅關系到她們的終身,她們也不是個擺設,或是別人口中不被寵愛、被放棄的棄子。她們雖然是女兒郎,將來卻要成為守護著大清最重要的邊防線。
所以,她們一定要這樣永遠擁抱在一起,撫蒙的意義,在這一刻,在兩個女孩兒心里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烏希哈也緊緊抱住額林珠,伏在她肩頭笑了:“嗯,以后你把馬兒趕到喀爾喀部來吃草,我不會生氣的,我也在每年夏天輪牧時帶著牛羊來你家做客,你也別小氣哦。以后,你只要需要我,我騎個馬,半天就趕到你身邊?!?/p>
“嗯,我也是,納穆塞日后若是敢欺負你,我就拉著整個準葛爾部給你撐腰!”
兩個女孩兒緊緊握住了對方的手。
茉雅奇站在寧壽宮偏殿的月亮門外,靜靜地駐足地聽了好一會兒,額林珠和烏希哈緊挨著對方,并沒有看見她,已經(jīng)在商量以后要帶上幾只格爾芬從西方帶回來的那種黑白色長毛狗去蒙古牧羊,聽說那種狗極會牧羊,腦子比人還聰明!
“還有,還要多帶些茶葉,我聽說蒙古茶葉貴得很,價錢要番好幾番呢!”
“這算什么,我還要帶廚子去!三寶公公的徒弟四寶和五寶手藝也很不錯了,額娘說到時候給我陪嫁過去。”
“還是你想得周到!求求你了額林珠,甭管是四寶五寶都好,求你分一個給我吧!你們家里的三寶公公怎么不多收幾個徒弟啊,我覺著吧,至少也要收到十三寶才夠使呢……”
“天哪,我看你是想把三寶累死啊!”
茉雅奇忽然就垂頭喪氣了起來,她默默轉(zhuǎn)身回去了,她身側(cè)的小宮女奇怪地看了自家格格一眼,但躊躇著也沒敢說話。茉雅奇心里難受極了,額林珠和烏希哈接連指婚、撫蒙,最難受的人其實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