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姚黃提議我們?nèi)ニ朴^舊址再去探查一番,看有何遺漏的線索。
我們便在集市上買了些小兒愛吃的糕餅,提著去之前那間宅院上門拜訪。
楊娘子正在家中做針線,看到我們再次過來,有些疑惑地打量我們。
我們解釋是已在旁邊客舍住下了,繼續(xù)尋我們舅公,要答謝她的提醒之恩,也想打聽下當(dāng)?shù)厍樾?,故而來拜訪。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接了我們手中的糕餅,奉了茶,坐下開始和我們聊天。
她倒是個熱情善談的性子,卻不知為何,似乎很少出門,也很少與人交流。
姚黃委婉地問她,她支支吾吾地答,是她家郎君,不愛她與人多來往,說這鎮(zhèn)子上的人都有些古怪。
我們對視一眼,心道看來這郎君似是知道些內(nèi)情。
文星得楊娘子喜愛,于是與她攀談最多。
他狀似好奇地問:“不知郎君為何不在家呀?”楊娘子單純,竹筒倒豆子一般和盤托出。
原來她郎君姓劉,名喚劉大,年齡略大她幾歲,靠在山上采藥為生,只要不下雨,每日都早早上山采藥,徬晚時(shí)歸家來。
眼下已經(jīng)快回來了。
素素看向她坐在胡床上安靜不動的小兒,笑道:“你這小兒十分乖巧,我觀他十分安靜,好似從來不哭呢。
”我們坐了半晌,的確不曾聽他哭一聲。
楊娘子目光慈愛地看著自己兒子,笑得一臉滿足:“我兒乖巧,自小就鮮少哭鬧,故而我一人也帶的過來。
”正在此時(shí),外頭有細(xì)微動靜傳來,是有人在開籬笆門,走進(jìn)來了。
我們打眼望去,這是個約莫二三十歲的年輕后生,一身精干短打,背了一個背簍,里頭放著些草藥。
他很是精瘦,兩頰微凹,一雙眼睛精光熠熠。
他見到我們,有些疑慮,楊娘子忙起身,為他引薦了我們。
他便是楊娘子的郎君劉大。
我們對他行了禮,他點(diǎn)點(diǎn)頭,放下背上的背簍,問楊娘子晚食是否做好。
楊娘子聞言,一陣風(fēng)似地刮到廚下去了,很是忙亂的模樣,我們見機(jī)便要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