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太祖皇帝已被李琪說動,正思量間,劉伯溫卻驟然出手,硬生生將那廢除之議扼殺!
“風(fēng)聞言事”不可廢,但可加以約束,增些規(guī)矩,堵住李琪所言那肆意攀誣的漏洞。如此,朝廷便失了廢除它的充分理由。
朱元璋沉思良久,終究還是采納了劉伯溫的建言。
確如劉伯溫所言,風(fēng)聞言事能成歷代定制,自有其道理。它于糾舉不法、懲治貪墨確有實效。太祖皇帝平生最恨貪官污吏,又怎會自毀這柄利器?
于是皇帝開了金口,帶著笑意道:“劉愛卿所言,深合朕心。正如李琪所說,日后這大明朝堂,是議政論國之地,非是彼此攻訐、沽名釣譽之所!諸卿當(dāng)謹(jǐn)記于心!”
“陛下圣明!”群臣躬身齊應(yīng)。
此番風(fēng)波,倒也算各有所得。
言官們“風(fēng)聞言事”雖多了框框,卻也保住了根本,不至于如從前瘋?cè)銇y咬,百官自然松了口氣。
對御史們而言,特權(quán)受限雖不痛快,但終究還在,依舊是百官不愿輕易得罪的角色,勉強(qiáng)也能接受。
唯一不痛快的,恐怕就是苦主李琪了。
他萬沒料到,劉伯溫會橫插一杠,硬是扭轉(zhuǎn)了局面。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更讓李琪瞠目結(jié)舌。
“陛下,臣要彈劾御史中丞陳寧貪贓枉法,結(jié)黨營私!”劉伯溫的聲音冷硬如鐵,毫無波瀾。
“最顯眼的罪證,便是陳寧之妻劉氏,近日在珍寶樓豪擲五百二十兩購得珍品。以陳寧俸祿,何能支撐如此揮霍?”
此言一出,滿殿死寂。
劉伯溫繼續(xù)道:“懇請陛下允準(zhǔn),搜查陳寧府??!其貪墨罪證,定無所遁形!”
李琪難以置信地望著身前這位御史大夫的背影,心底默默豎起了拇指:不愧是比肩臥龍的人物!這一連串手段,當(dāng)真令人眼花繚亂!
劉伯溫為何要除陳寧?
其一,陳寧乃酷吏,為文臣士紳所不容。
其二,陳寧乃淮西黨羽,胡惟庸門下走狗。偏偏此人坐上了御史臺二把手的交椅,如同打入浙東陣營的一根釘子,時刻窺探!
對浙東黨人而言,這無疑是天賜良機(jī),鏟除眼中釘!
且劉伯溫并非空口誣告。鐵證如山,只需派人往陳寧府中一搜,其貪墨之罪必然大白于天下!
朱元璋的臉色霎時陰沉下來。他本意并不想如此。
陳寧雖私德有虧,卻是個能辦事的干吏,行事風(fēng)格甚合他脾胃,他想保下此人。
可劉伯溫這等開國元勛、朝堂重臣開了口,分量太重。若為一個陳寧拂了他的面子,恐有損帝王威望。
如何是好?
朱元璋目光如電,在殿下群臣臉上逡巡,思慮著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