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單單來說,這就是一個較大的軍事行動了,沒有藩主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何況這往返的軍費消耗,都夠招募三四千人了。
即便藩主同意了,這往返的時間上也需要一兩個月,根本沒有時間去訓練啊,怎么看都是一個異想天開的荒唐舉動啊。
一向足智多謀的陳參軍,怎么會提出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行動呢?僅僅是為了兩三千人的兵源嗎?還是有其他更深的謀劃呢?
莫不是聲東擊西,瞞天過海之計,用以擾亂鄭泰等人的視線?
看著諸將一臉疑惑,陳永華輕笑著等待鄭錦的決策。
鄭錦眉頭緊皺,大腦在瘋狂的轉圈,陳永華這是什么意思?出難題給我?難不成是在懷疑什么嗎?用這個舉動以試探我?還是其他什么?
鄭錦從中嗅到濃濃的陰謀的味道。原本的想法又涌上心頭。
這事情很不對勁啊。
說陰謀有些嚴重,應該是提前計劃好的。
計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信息資料太少了,無法判斷啊。
跟這些當代頂尖的謀士比,自己還是差的太遠啊。該如何決斷?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合適的足夠的兵源。
剛剛好,儋州就有一批合適的兵源,除了路程遠點,花費的時間多點,其他看不出什么。
還是鄭家軍統(tǒng)治的地方太小了,人口不足,加上連年征戰(zhàn),死傷慘重,其統(tǒng)治之中,適合招募當兵的已經(jīng)寥寥無幾了。
不然也不會用海盜、山賊來湊數(shù)了。
招募兵員,各呈其能。
這是鄭成功定下來的原則,他更清楚兵源枯竭,才給了鄭錦,鄭泰等人便宜行事的權利。
這是不是也在逼迫鄭泰、鄭襲他們暴露自己隱藏的力量呢?
一萬的兵員更不好湊齊啊,這是個陽謀啊。
無論鄭泰、鄭襲能不能重組揚威、振威四兵鎮(zhèn),其明面或隱藏的實力都會受損。重組揚威、振威四鎮(zhèn),必然要抽調鄭泰、鄭襲隱藏的實力,不然無法在三個月內形成較大的戰(zhàn)斗力,加上軍械自理,一萬人的軍械,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這更是一筆較大的支出啊;若重組不成功,也不打緊,軍令完成不了,少不了要有處分,收回鄭泰、鄭襲幾個兵鎮(zhèn)也屬合理吧。
無論怎么計算,鄭家軍明面上的軍力則會大大增加。鄭成功的直屬實力也能較快的恢復。
在這個各方軍力都吃緊的時候,別說增加一萬八千人,哪怕只增加五千人,也是四個軍鎮(zhèn)的兵力,足夠發(fā)起一場中等規(guī)模的戰(zhàn)役了。
好計謀啊。
鄭錦已經(jīng)基本確定這就是陳永華的向鄭成功提出的計劃,并經(jīng)鄭成功同意的,否則沒有精準的情報,他不會知道三千里外的小縣城之中有座大礦山。
沒有精準的情報,是無法得知這么具體的消息的。陳永華應該沒有屬于自己的情報機構吧。也只有一方勢力才能夠準確得知這個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