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看著那些阿拉伯數(shù)字,看著小數(shù)等,也為難的看向朱標。
朱標兩手一攤,“舅舅,這些寫的都是什么?”
“數(shù)學?!瘪R尋就說道,“這些東西從來都不是小道,說數(shù)學能解天下一切之理,反正我是沒那本事。但是記賬、大賬小賬或是軍糧、賦稅等,這用得上?!?/p>
朱標就立刻說道,“舅舅,那明天去大本堂一趟唄。那邊還有幾個術數(shù)不錯的博士,舅舅可以和他們一起解解題?!?/p>
這還真的是太子,他知道馬尋不會吹牛。但是這樣的法子到底有多少作用、能不能推廣等,那還是要驗證一番。
因為朱標自己不懂,那他就不會瞎摻和,他會再深入了解一些事情后再去做判斷和安排。
不是自己擅長的,那就請教一些專業(yè)的人士。
不管是當皇帝的還是做儲君的,沒必要和大儒拼才學,也沒必要和大將比兵法,知人善用就好。
對于馬尋的‘博學多才’,朱元璋和馬秀英是驕傲而欣慰的。而對于朱標的為人處世,這兩口子更是自豪不已。
只是朱樉等人臉色更苦了,以后他們要學的東西更多了。
不努力學習,舅舅打完了皇兄罰,皇兄罰完了父皇母后接著打,說不定姑父還要嘮叨。
而這些人里頭,沒一個是朱樉等人敢忤逆的。打就挨著、罵就受著,要不然被打的更厲害!
朱元璋忽然開口說道,“小弟,聽聞你是想要在學校里教人這些,就不怕家學傳出去了?”
“怕?”馬尋隨即恍然大悟,“這有什么好怕的,真要是有幾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那才是好事,能對大明有幫助?!?/p>
馬秀英說不出的驕傲,現(xiàn)在很多人不管是教學生還是教徒弟都喜歡留一手,而她的弟弟為了大明,可不會留一手,只想著為大明培養(yǎng)人才。
朱元璋笑著點頭,隨即問道,“那我再多問兩嘴,你這教的術數(shù)能有多大作用?你現(xiàn)在又培養(yǎng)工匠,又是怎么想的?”
馬尋立刻著急說道,“姐夫,我一直都認為科教興國。術數(shù)怎么就沒用了?現(xiàn)在工匠制東西,很多都是術數(shù)之理。我培養(yǎng)出來工匠,假如能用同樣的物資生產(chǎn)出更多、更好的東西,這難道沒用?”
似乎擔心朱元璋不信,馬尋就說道,“姐夫不一直都是想著要興修水利嗎?雨水多少、入塘多少水量,可以灌溉多少區(qū)域,這如何調劑水,這些也都可用術數(shù)來算。”
朱元璋愣了下才說道,“一些老人也能如此。”
這是沒假,一些經(jīng)驗也夠用。
“那假如這些人用術數(shù)算的更精、更準呢?”馬尋就反問道,“要是地方官調任到陌生之地,他通曉術數(shù)等,一些地方豪強還能誆騙他嗎?”
朱元璋愣了一下,朱標也反應過來,“工匠當官?”
“什么工匠當官?”馬尋直接說道,“誰說只能是讀經(jīng)義的文科生可以當官,我教的這些理科生,以后也能當官!”
這就是在偷換概念了,不過馬尋在做的事情,也確實是在試著做一些改變。
畢竟現(xiàn)在所謂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文科生’,即使有比較擅長術數(shù)、物理的,那也是‘小道’。
馬尋從不否認文科的重要性,但是也從來都不認為‘理科生’就只能是工匠,他們也可以在仕途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