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廚找的。
”晏井承淺笑著替她系緊身后的帶子,“看你總弄臟衣服,新皮膚要好好愛惜才是。
”柳嘉之驚訝于他連她隨口的一句玩笑話都記得,都能跟她學(xué)新詞語了。
低頭仔細(xì)欣賞圍裙,這不是大嬸們常用的粗布,觸感細(xì)滑,分明是全新的,后廚哪能隨意找得到?王嬸等人揉完自己的面,看到了這場面,紛紛表示:“哎喲,這襜裙比姑娘的衣裙還俊,這花紋繡得跟真的似的,東家眼光真好。
”笑鬧聲里,第一爐蛋撻也已在滿是甜香的小院兒中出爐了。
當(dāng)?shù)皳槎顺鰜頃r,蛋糊表面凝著層薄如蟬翼的金黃。
柳嘉之立馬分發(fā)給大家,讓眾人嘗嘗味道如何。
她把最中間的蛋撻給了晏井承,他對著邊緣的酥皮咬一口,咔嚓碎在舌尖,接著就是內(nèi)餡兒的軟嫩。
一旁的李嬸嘗過以后,拍著大腿笑道:“這蛋糊跟咱們平時吃的蒸蛋不太一樣,軟乎乎的,往嘴里一抿就化了。
”王嬸也附和道:“是啊,姑娘真是神了。
這點心,我家里的孩子們?nèi)羰菄L過,一定歡喜。
”“好吃嗎?”柳嘉之看到眾人如此捧場,樂呵呵地轉(zhuǎn)頭問一旁的晏井承。
“比前段時間的第一塊雪絨酥,略勝一籌。
”她梗著脖子正準(zhǔn)備粉拳伺候,一個沒注意就被他遞來的蛋撻堵住了嘴。
“你自己也嘗嘗,忙活半天了。
”蛋撻的溫度已被他吹得剛剛好,甜得她瞇起了眼睛。
翌日,正月十五。
顫顫巍巍的金黃蛋撻,成了益州城今年上元節(jié)的必備佳品。
州江樓的幡旗下,一排排隊伍整齊排列,等候著這益州最時興的甜點出爐。
柳嘉之正在二樓自己的辦公室里,趴在案上畫蛋撻的包裝紙。
一旁的是她用細(xì)筆定下的【饑餓營銷】計劃:每日卯時開爐,限量五百,未買到的食客發(fā)放“次日優(yōu)先券”。
“墨汁蹭到臉上了。
”“晏井承你怎么總是神出鬼沒的,下次進我辦公室請先敲門謝謝。
”“柳東家好大的官威。
”晏井承揉搓著指尖的墨汁,初春的陽光從窗框照耀到雅間的澄漿金磚上。
二人相視一笑,倒像是認(rèn)識百年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