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正在孝懿仁皇后的國孝期,然后就被告了。
好幾個官兒都被牽連貶官,
而洪昇直接被刑部衙門帶走,最后案件審結(jié),國子監(jiān)將其除名,
看似對他沒有什么嚴厲的懲罰,但也已經(jīng)預(yù)示了洪昇科場仕途生涯的終結(jié)。
不知洪昇是看不明白,
還是不甘心,他從被免國子監(jiān)生之后就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科場蹉跎的時光。
聽說,胤祝開始考試那會兒,洪昇還在考,只是有這么大一個政治大前科在,哪個敢讓他取得功名?
“誤了功名到白頭”是世人對洪昇的同情,更是對他這些年經(jīng)歷的最準確寫照。
這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例子。
不過洪昇到底是給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雖然《長生殿》事件是他本人不謹慎,但中間過去了這么多年,他還能不長一點記性?
胤祝就想是不是回去跟皇阿瑪說一聲,他本人出錢幫人再捐個國子監(jiān)生名額,讓人進場考考,如果文章還行,讓洪昇當官寫戲唄。
雖然不是所有文人都適合做官,但會做官的那些人百分之八十都寫不出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一個時代如果不注重文學方面的培養(yǎng),短時間看不出什么來,站在歷史的另一端看就知道這件事兒有多嚴重了。
清朝在這方面本來就是短板,康雍乾三朝都有因為文字治罪的事,任何一個有點天分才華的文人都不應(yīng)該錯過,更何況是洪昇這種能夠達到世界級水準的。
胤祝要定這個人了。
當然不是為了讓洪昇寫小說。
沒能去三哥那兒蹭上飯,他決定帶著謝無量下館子去了,也是巧了,正要去進去一家酒樓呢,就看見從旁邊一個小面館出來的田文鏡,人穿著一件大棉襖,樸素到跟街上的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
這艱苦樸素的作風,特別讓人有親切感。
“田大人,真巧,”胤祝歡喜地跟這人打招呼,“請您吃飯啊?!?/p>
他猜田文鏡現(xiàn)在應(yīng)該就是四哥的人了,四哥不在家,他幫忙照應(yīng)一下,也能為以后的好關(guān)系打下基礎(chǔ),多好的。
田文鏡看到是這位,眉心就忍不住皺了下,走過來見禮,胤祝當作沒看見田文鏡不怎么熱情的態(tài)度,說道:“一起吃頓飯啊田大人?!?/p>
“在下還有事,十五爺見諒?!碧镂溺R說道。
胤祝沒想到田文鏡對他的印象看起來很差勁的樣子,這全程語氣冷冰冰的。
但自己好像也沒有得罪他吧,不想了,擺手讓他走。
田文鏡又行了一禮,后退兩步才走的。
客氣是真客氣,冷也是真冷。
胤祝扭頭問旁邊的謝無量:“難道咱們什么時候得罪他了?”
謝無量搖搖頭:“反正我看這家伙也不順眼,他不跟咱們一起吃飯正好?!?/p>
胤祝聽了,笑著摸了摸量兒的腦袋,“長大了嘛。”
小時候誰跟他們不客氣,這小子都是第一個沖上去開干的。
兩人上去酒樓,不缺錢嘛,便特別豪爽地點了六菜一湯,人就是這么奇怪,天天吃御膳吧,竟然還會覺得外面的小菜特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