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她真的參與了那場政變。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很難再將其抹去,他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他在紙上寫上了陛下兩字,這個時候,唐元捷來了。
他連忙為剛才的字跡蓋上一張空白的紙,手足無措地向父親行禮。
唐元捷解開那張紙,嘆了口氣,雙目死死鎖住面前的兒子,"你莫不是要去給陛下做妃子""父親!我怎么可能愿意做這種伺候女人的事。
"唐既白的大腦因為憤怒嗡嗡作響,他壓根沒法接受這樣的質疑,這根本就是奇恥大辱沒!"如此,便好,不要忘了,你是唐氏的兒子,不是皇室的走狗。
"唐既白對父親的言語感到了幾分困惑,在他的印象中,唐元捷曾是個張口閉口皇恩浩蕩的忠臣,怎么如今竟也會對他說這樣的話但他隨即都明白了,他們所感激的都只有先帝的提攜之義。
對于天降而來的趙觀南,他們沒有過多的好感或忠誠。
從前的一切只是過往行動的慣性在苦苦支撐,如今,作為大亂中維護秩序的大功臣,他們有權要求至高無上的地位。
畢竟,如果沒有他們的堅守,趙觀南早就成了亂世之中的一縷亡魂了。
反正,如果沒有合適的價格,誰也別想從他們手上收回兵權。
只是,有一個念頭在腦海中反復回響。
如果觀南真的是殺死先帝的兇手,他又是否應該與之為伍。
他拼命地尋找著腦海中那聲音的來源,她是怎么逃出皇宮的她為什么會對如此對待荀忠他越想越害怕,搖了搖頭,試圖擺脫這種可怕的猜測。
"在想什么"唐元捷覺得唐既白今天有些異常,便謹慎了起來。
"父親,我只是說一種猜測。
這趙觀南會不會參與那場政變""怎么可能,她……"二人下意識壓低了聲音,唐元捷在走出去,在營帳外面走了一圈,確定沒有任何人在偷聽。
但還是擔心隔墻有耳,于是,二人便通過紙筆來交流,寫一張,燒一張。
"你這么一說確實有點道理,那荀忠是她的師傅,而她又成了這場政變的受益人。
難保這中間不存在什么齷鹺。
你且與我好好說說當時的情況。
""據(jù)救出她的士兵所說,她在密室里躲了一個月。
我見到她的時候也確實面容憔悴,只是,她太鎮(zhèn)定了。
而且作為一個閨閣女子,在兩日內便對前線了如指掌,很難不讓人遐想,她是否在臨安,就做好了準備。
""那位救出她的士兵呢"唐既白沉默了。
"他死了,死在了荊陽戰(zhàn)役,等等,那場戰(zhàn)役的主帥是陛下。
"這一刻,空氣仿佛凝固了。
"一個月,不管是敲,是砸,還是用王水,荀忠他們都不可能殺不掉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