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宋人及楚人平。
這句話出自《春秋宣公十五年》,記載的是春秋時期宋、楚兩國在“泓水之戰(zhàn)”后因長期對峙而達成和解的事件。
這段記載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復雜的戰(zhàn)爭背景,成為理解先秦戰(zhàn)爭倫理與“春秋筆法”的重要案例。
柳夫子在押題的時候就曾押過這句話,這讓李鈺覺得柳夫子真是神人。
既然已經(jīng)寫過,而且文章還被夫子改過,李鈺甚至連思考都不用,直接破題。
”書平不書盟,圣人予宋之深意也?!?/p>
很快,那么快,但對比其他考生來說也還是很快了。
看了一遍自己寫的文章,林澈比較滿意,吃了點東西后,開始答看了一遍,確認沒有漏字,錯字,這才謄抄到試卷紙上。
這試卷紙約一尺見方,白中泛黃,質(zhì)地略粗,紙上印有朱絲欄格,每頁十二行,每行二十字。
也稱為程文紙。
等將兩篇文章都謄抄到程文紙上后,李鈺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字寫得真漂亮,不愧是我。
隨后他拿起寫有試貼詩的稿紙,看了幾遍后,總感覺寫得不好,但他又實在想不出該如何修改。
與前面兩篇文章相比,這試貼詩李鈺感覺他寫的就是一坨。
但沒有辦法,這已經(jīng)是他的最高水平了,隨后將,卻連累他夫子丟了舉人功名,真是不值啊。
李鈺腳步未停,走到人群邊緣站定,離陳子明那堆人稍遠。
他沒有理會陳子明,靜靜等待開門。
陳子明見李鈺不理他,更是氣惱,上前一步,“喂!李鈺,《四書》義,你是怎么破題的?說出來讓我們開開眼唄?!?/p>
他料定李鈺年幼,經(jīng)義理解必不深刻,破題要么淺薄,要么出錯,正好當眾出丑。
李鈺原本沒有打算理會陳子明,但見到對方那挑釁的嘴臉,不由就想到了陳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