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陳寧本是能吏,當(dāng)年四方征戰(zhàn),調(diào)兵遣將的文書如雪片般飛來,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從未誤事,朱元璋因此賞識其才干,一再提拔重用。
大明立國后,陳寧官至司農(nóng)卿,又升任兵部尚書,后來拜為中書參知政事,兼管吏、戶、禮三部事務(wù),朱元璋甚至親賜其名為“寧”,可見恩寵之深。
可這陳寧有才卻無德,屢犯小錯。
去年又被人告發(fā)收受賄賂,好在數(shù)目不大,朱元璋念其才干,只將他貶官。
沒想到胡惟庸趁機(jī)舉薦,朱元璋權(quán)衡之后,又將他召回,擢升為御史中丞。
御史臺素來是浙東黨人的地盤,陳寧這個淮西黨人,正是朱元璋安插進(jìn)去的一枚釘子。
然而朱元璋沒料到的是,陳寧因感念胡惟庸舉薦提攜之恩,竟甘心成了胡惟庸的爪牙。
換句話說,此刻陳寧站出來說話,幾乎就等同于胡惟庸在發(fā)聲。
感受到朱元璋目光中的寒意,陳寧捧著笏板的手微微發(fā)顫,但想到胡惟庸的交代,還是硬著頭皮,朗聲道:“臣,彈劾韓國公世子李琪,驕奢淫逸,貪斂無度,蠱惑儲君,侵奪民利……等五樁大罪!”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侍立在龍椅旁的太子朱標(biāo),先是一愣,隨即眼神驟然變得銳利如刀。
呵,有意思!
這把火,竟燒到孤的頭上了?
孤,侵奪民利?
陳寧這番話,說得著實巧妙。
他并未直言太子與民爭利,而是將所有罪責(zé)盡數(shù)推到了李琪一人頭上!
至于太子,正如陳寧所言,顯然是受了李琪的蒙蔽蠱惑,因此李琪才是那個最該千刀萬剮的奸佞之徒!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百官皆垂首斂目,大氣不敢出。
李善長如同泥胎木偶般端坐,毫無動靜,仿佛陳寧彈劾的并非他的兒子。
朱標(biāo)側(cè)目看向自己的父皇,只見皇帝陛下臉色鐵青。
誰的兒子誰清楚!
朱標(biāo)是何等性情,朱元璋再明白不過。
東宮太子府,他一個月少說也要去上十幾回,奢不奢華能不知道?
還說什么貪索無度?
這位太子殿下日日只在東宮與文淵閣兩點(diǎn)之間往來,深居簡出如同閨閣小姐,他能貪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