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欲言又止,鄭家逵和李布二人也面面相覷,有些說不出話來。
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
鄧會此人年初剛被藩主免去思明州知州之職,這藩主前腳剛走,估計船隊還沒有到達臺灣,后腳世子就就將鄧會重用起來,這有點唱反調的意思啊。
這事傳揚出去,指不定有多少人做出多少解讀來呢。
在這個關頭,有些風言風語,對世子的名聲頗為不利啊。
這鄧會何許人也呢?
他是鄭成功手下數(shù)得著的有能力的文官。
鄧會,福建閩縣人,字嘯庵。隆武二年參加天興鄉(xiāng)試,后任隆武政權中書舍人。隆武帝死后,鄧會投入鄭成功麾下,任參軍。
永歷九年(1655年)二月,鄭成功承明制“議設六官并司務,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分隸庶事。”鄧會任正審理一職,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檢法司一體的大司法法官。
三月,鄭成功聽取“六察官周素、葉茂時等條陳:中左興王之地,不宜因循舊址,顧名思義,請改中左為思明州,亦如新豐故事也?!彼旄闹凶鬄樗济髦?。
永歷十年八月,鄭成功任命鄧會為思明州知州,掌“思明州地方事”,兼任勸學取士。
鄧會作為思明州第一任知州,可以說思明州府衙是鄧會一手建立起來的,府衙的各級官吏大部分的都是鄧會舉薦的。這代表著什么,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鄭成功在府衙的威望都不一定有鄧會高。只要鄧會在,思明州府衙就基本上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更讓鄭錦重視的是,鄧會擔任勸學取士一職工作做的相當好,舉薦的大小官員不計其數(shù),其中較為成才的大概有四十人?!暗命S帶臣、洪初辟等四十人,次第轉六官之內辦事;或外為監(jiān)紀,或為推官、通判不等”。
這門生故吏遍布整個鄭家軍的文官系統(tǒng),甚至還有一些涉及鄭家軍軍中監(jiān)督執(zhí)紀部門,其背后的勢力和能量可謂盤根錯節(jié),實在是幫助鄭錦掌控思明州的不二人選。
鄧會為人淳樸,一心為民,做事不求聲名顯赫,政令溫和,不善言談,屬于實干型人才。從永歷十年八月到永歷十四年秋,鄧會擔任思明州知州四年時間,成績突出,鄭成功因公讓其兼任監(jiān)督糧餉一職。永歷十五年初,廈門數(shù)十萬民眾嗷嗷待哺,鄧會因此與鄭成功發(fā)生爭執(zhí),被鄭成功免去知州一職,由薛聯(lián)桂接任。
作為鄭家軍中少有的勇于任事的文官,鄭成功對鄧會還是頗為重視。復臺期間,將其留任,輔佐世子鄭錦處理政務,其中的用意,估計也是想讓鄭錦好好用他,隨便也考察一下鄭錦的用人之道。
鄧會到現(xiàn)在還有些迷迷糊糊,他對于世子邀請他去書房議事感到很是惶恐,他跟世子并無太多交際,并非世子心腹之人,向這樣的私密小會他是沒有資格參加的。
忽然聽到世子將開倉放糧一事交由他來負責,忍不住驚呼出聲,這有些超出他的意料之外。